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驗收規(guī)范
一、目的及依據
為加強全國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監(jiān)督管理工作,統(tǒng) 一 升級改造后的驗收方式、驗收規(guī)則以及判別準則,確保升級改造質 量和目標完成,依據?安全生產法??煤礦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監(jiān)察規(guī) 定??煤礦安全規(guī)程??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方案??煤礦 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通用技術要求??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及檢測儀器使用 管理規(guī)范?等,制定本規(guī)范.
二、適用范圍 本規(guī)范適用于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新建、升級改造的驗收. 三、驗收組織 煤礦或者其上一級具有法人資格的公司(單位)負責對本單位
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組織驗收,可以自行組織實施驗收,也可委托第 三方機構組織實施驗收.各省級煤礦安全監(jiān)察機構應會同煤礦安 全監(jiān)管部門對驗收結果進行抽查,2020 年重點抽查大型礦井、煤
與瓦斯突出礦井、高 瓦斯礦井,2021 年重點抽查其他礦井. 抽查
應考慮不同地區(qū)、不同災害類型、不同規(guī)模的煤礦和不同生產廠家 的系統(tǒng).煤礦安全監(jiān)察機構、煤 礦安全監(jiān)管部門可將驗收抽查納 入監(jiān)管監(jiān)察計劃,并 強化對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使用維護情況的監(jiān) 管監(jiān)察,結合監(jiān)管監(jiān)察計劃于2020年底前完成轄區(qū)內所有煤與瓦 斯突出礦井、高瓦斯礦井抽查,2021年抽查比例不低于10%.
四、驗收條件 申請驗收的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需符合以下條件. 1.按?煤礦安全監(jiān) 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方案?要 求,取 得有效
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
2.完成安裝調試后經不少于3個月的試運行且運行正常;
3.經升級改造承擔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測試和自評估,滿足?煤 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方案?要求.
五、驗收內容
驗收內容包含以下3類共29個項目. 1.合規(guī)性:包括安 標有效性(系 統(tǒng)型號及生產單位、系 統(tǒng)安標
有效性、納入安標管理的產品安標有效性、系統(tǒng)的本安關聯特性)、 技術資料完整性(單機設備合格證明文件、系統(tǒng)圖紙、設計方案、綜 合報告)、組成設備合規(guī)性和管理合規(guī)性(管理制度、系統(tǒng)帳卡及報 表),共11個項目;
2.試運行有效性:包括試運行期間歷史數據有效性和完整性,
共2個項目; 3.技術性能指標:包 括傳輸數字化、抗 電磁干擾能力、系 統(tǒng)架
構、采掘面?zhèn)鞲衅鞣雷o等級、報警及斷電控制(分級報警、異地斷電 能)、多網多系統(tǒng) 融合、格 式規(guī)范化、自 診斷及自評估(傳 感器自診 斷、傳感器定期未標校提醒)、瓦斯涌出及火災等預測預警、應急聯 動、系統(tǒng)性 能指標 (巡 檢周期、備 用電源供電時間、模 擬量傳輸誤 差)、加密存儲功能共16項技術性能指標.
— 3 —
3類驗收內容所對應的 29 個項目中,設 14 項 “否 決項”和 15 項“符合項”,否決項檢查結果為“合格”或者“不合格”,符合項檢查 結果為“符合”或者“不符合”.
附錄 A 為驗收項目匯總表,附 錄 B 為驗收檢測技術規(guī)范,附 錄 C 為驗收檢查表.
六、驗收基本流程 原則上按照以下工作流程開展系統(tǒng)驗收. 1.成立驗收組,推選出組長,明確工作任務和要求;
2.制定驗收方案,一礦一案;
3.召開驗收會 議,明 確需要提供的資料、儀 器設備及人員配 合要求,宣布驗收紀律和驗收工作要求.
4.對照29項驗收項目開展驗收檢查.
5.召開驗收人員閉門會,討論驗收結果.
6.召開驗收結果通報會,通報驗收結果,指出存在問 題,提出 整改要求、整改完成時間及驗收復查要求.
七、驗收結果判定原則
驗收結果判定實行組長負責制,分為驗收通過、整改后通過和 驗收不通過3種情況.
1.驗收通過.29項驗 收項目檢查結果中,14 項否決項均 “合
格”、15項符合項均“符合”,則判定為驗收通過; 2.整改后通過.項目檢查結果中 “否決項”均合格,“符合 項”
少于6項(含6 項)不 符合,判 定為整改后通過.整改周期視具體
— 4 —
不符合項目而定,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超過6個月未完成整改或 者整改后仍不符合,則判定為系統(tǒng)驗收不通過.
3.驗收不通過.驗 收結果中出現 “否 決項”不 合格,或 者出現 “符合項”超過6項不符合,則判定為系統(tǒng)驗收不通過
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驗收規(guī)范
一、目的及依據
為加強全國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監(jiān)督管理工作,統(tǒng) 一 升級改造后的驗收方式、驗收規(guī)則以及判別準則,確保升級改造質 量和目標完成,依據?安全生產法??煤礦建設項目安全設施監(jiān)察規(guī) 定??煤礦安全規(guī)程??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方案??煤礦 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通用技術要求??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及檢測儀器使用 管理規(guī)范?等,制定本規(guī)范.
二、適用范圍 本規(guī)范適用于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新建、升級改造的驗收. 三、驗收組織 煤礦或者其上一級具有法人資格的公司(單位)負責對本單位
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組織驗收,可以自行組織實施驗收,也可委托第 三方機構組織實施驗收.各省級煤礦安全監(jiān)察機構應會同煤礦安 全監(jiān)管部門對驗收結果進行抽查,2020 年重點抽查大型礦井、煤
與瓦斯突出礦井、高 瓦斯礦井,2021 年重點抽查其他礦井. 抽查
應考慮不同地區(qū)、不同災害類型、不同規(guī)模的煤礦和不同生產廠家 的系統(tǒng).煤礦安全監(jiān)察機構、煤 礦安全監(jiān)管部門可將驗收抽查納 入監(jiān)管監(jiān)察計劃,并 強化對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使用維護情況的監(jiān) 管監(jiān)察,結合監(jiān)管監(jiān)察計劃于2020年底前完成轄區(qū)內所有煤與瓦 斯突出礦井、高瓦斯礦井抽查,2021年抽查比例不低于10%.
四、驗收條件 申請驗收的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需符合以下條件. 1.按?煤礦安全監(jiān) 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方案?要 求,取 得有效
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
2.完成安裝調試后經不少于3個月的試運行且運行正常;
3.經升級改造承擔單位或者使用單位測試和自評估,滿足?煤 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方案?要求.
五、驗收內容
驗收內容包含以下3類共29個項目. 1.合規(guī)性:包括安 標有效性(系 統(tǒng)型號及生產單位、系 統(tǒng)安標
有效性、納入安標管理的產品安標有效性、系統(tǒng)的本安關聯特性)、 技術資料完整性(單機設備合格證明文件、系統(tǒng)圖紙、設計方案、綜 合報告)、組成設備合規(guī)性和管理合規(guī)性(管理制度、系統(tǒng)帳卡及報 表),共11個項目;
2.試運行有效性:包括試運行期間歷史數據有效性和完整性,
共2個項目; 3.技術性能指標:包 括傳輸數字化、抗 電磁干擾能力、系 統(tǒng)架
構、采掘面?zhèn)鞲衅鞣雷o等級、報警及斷電控制(分級報警、異地斷電 能)、多網多系統(tǒng) 融合、格 式規(guī)范化、自 診斷及自評估(傳 感器自診 斷、傳感器定期未標校提醒)、瓦斯涌出及火災等預測預警、應急聯 動、系統(tǒng)性 能指標 (巡 檢周期、備 用電源供電時間、模 擬量傳輸誤 差)、加密存儲功能共16項技術性能指標.
— 3 —
3類驗收內容所對應的 29 個項目中,設 14 項 “否 決項”和 15 項“符合項”,否決項檢查結果為“合格”或者“不合格”,符合項檢查 結果為“符合”或者“不符合”.
附錄 A 為驗收項目匯總表,附 錄 B 為驗收檢測技術規(guī)范,附 錄 C 為驗收檢查表.
六、驗收基本流程 原則上按照以下工作流程開展系統(tǒng)驗收. 1.成立驗收組,推選出組長,明確工作任務和要求;
2.制定驗收方案,一礦一案;
3.召開驗收會 議,明 確需要提供的資料、儀 器設備及人員配 合要求,宣布驗收紀律和驗收工作要求.
4.對照29項驗收項目開展驗收檢查.
5.召開驗收人員閉門會,討論驗收結果.
6.召開驗收結果通報會,通報驗收結果,指出存在問 題,提出 整改要求、整改完成時間及驗收復查要求.
七、驗收結果判定原則
驗收結果判定實行組長負責制,分為驗收通過、整改后通過和 驗收不通過3種情況.
1.驗收通過.29項驗 收項目檢查結果中,14 項否決項均 “合
格”、15項符合項均“符合”,則判定為驗收通過; 2.整改后通過.項目檢查結果中 “否決項”均合格,“符合 項”
少于6項(含6 項)不 符合,判 定為整改后通過.整改周期視具體
— 4 —
不符合項目而定,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超過6個月未完成整改或 者整改后仍不符合,則判定為系統(tǒng)驗收不通過.
3.驗收不通過.驗 收結果中出現 “否 決項”不 合格,或 者出現 “符合項”超過6項不符合,則判定為系統(tǒng)驗收不通過.
附 錄 A
(規(guī)范性附錄) 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驗收項目匯總表
序號 | 檢查項目 | 項目類型 |
一、合規(guī)性檢查 | ||
1 | 安標有效性-系統(tǒng)型號及生產單位 | 否決項 |
2 | 安標有效性-系統(tǒng)安標有效性 | 否決項 |
3 | 安標有效性-納入安標管理的產品安標有效性 | 否決項 |
4 | 安標有效性-系統(tǒng)的本安關聯特性 | 符合項 |
5 | 技術文件完整性-單機設備合格證明文件 | 符合項 |
6 | 技術文件完整性-系統(tǒng)圖紙 | 符合項 |
7 | 技術文件完整性-設計方案 | 符合項 |
8 | 技術文件完整性-綜合報告 | 符合項 |
9 | 組成設備合規(guī)性-現場系統(tǒng)組成設備的合規(guī)性 | 符合項 |
10 | 管理合規(guī)性-管理制度 | 符合項 |
11 | 管理合規(guī)性-系統(tǒng)帳卡及報表 | 符合項 |
二、運行有效性檢查 | ||
1 | 系統(tǒng)歷史運行有效性 | 否決項 |
2 | 系統(tǒng)歷史數據完整性 | 符合項 |
三、技術性能檢查 | ||
1 | 傳輸數字化 | 否決項 |
2 | 抗電磁干擾能力 | 否決項 |
3 | 系統(tǒng)架構 | 符合項 |
4 | 采掘面?zhèn)鞲衅鞯姆雷o等級(IP65) | 否決項 |
5 | 報警及斷電控制-分級報警 | 否決項 |
6 | 報警及斷電控制-異地斷電 | 否決項 |
7 | 多網多系統(tǒng)融合 | 符合項 |
8 | 格式規(guī)范化 | 符合項 |
9 | 自診斷及自評估-傳感器設置自診斷 | 否決項 |
10 | 自診斷及自評估-傳感器定期未標校提醒 | 否決項 |
11 | 瓦斯涌出及火災等預測預警 | 符合項 |
12 | 應急聯動 | 符合項 |
13 | 系統(tǒng)性能指標-巡檢周期 | 否決項 |
14 | 系統(tǒng)性能指標-備用電源供電時間 | 否決項 |
15 | 系統(tǒng)性能指標-模擬量傳輸處理誤差 | 否決項 |
16 | 加密存儲 | 符合項 |
附錄B
1 適用范圍
本規(guī)范規(guī)定了適用范圍,檢測人員、設備要求,檢測條件,檢測準備要求,檢測項目及方法,以《煤 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方案》確定的13項內容為重點。
本規(guī)范適用于全新安裝的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和改造后升級的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驗收。
2 檢測人員、設備要求
2.1 人員要求
2.1.1 素質要求
應具備煤礦安全監(jiān)測監(jiān)控專業(yè)知識和煤礦安全生產基本知識,熟悉本次升級改造的技術內容及要求; 具有檢測檢驗工作經歷,能夠客觀公正地開展檢測工作。
2.1.2 數量要求
3人或以上,具體視驗收系統(tǒng)的規(guī)模而定。
2.2 設備要求
驗收檢測用儀器設備要求見下表。
序號 | 設備名稱 | 要求 | 數量 | 備注 |
1 | 機械秒表 | / | 3 臺或更多 | / |
2 | 示波器 | 滿足 RS485、CAN、以 太網信號波形測試 | 1 | 僅限地 面使用 |
3 |
傳感器、分站、電源設備專用 遙控器 |
對應待驗收系統(tǒng)中的 檢查點處的相同設備 | 各 3 臺或更多 (具體數量視 實際檢測需要 而定) |
/ |
4 | 玻璃轉子流量計 | 不低于 4.0 級 | 滿足測試需求 | / |
5 | 壓縮空氣、標準氣樣(0.50%CH4, 1.00%CH4,1.50%CH4,2.00% CH4) | 不確定度不大于 5% | 滿足測試需求 | / |
6 | 可準確記錄時刻的設備 | 下井檢測前應與煤礦 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時 | 滿足測試需求 | / |
7 | 供井上下檢測人員實時通話的設 備及井下防爆拍照/攝像設備 | / | 滿足測試需求 | / |
注:以上設備,除被測系統(tǒng)的組件、標準氣樣(含流量計)、通訊設備由煤礦企業(yè)準備外,其 它設備由實施檢測的機構負責準備。 |
3 檢測條件
3.1 被測系統(tǒng)應按《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方案》取得煤礦礦用產品安全標志;經不少于三個 月的試運行,運轉正常;
3.2 被測系統(tǒng)經測試和自評估,滿足《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方案》要求。
4 檢測準備要求
4.1 基本準備要求
組織驗收檢測工作時,首先應制定驗收檢測大綱;大綱應包含如下內容:
a)試驗項目內容及日程安排; b)測試行進路線;
c)人員、設備需求,尤其是下井時所需攜帶的各種測試用設備、器具、材料等; d)可能帶來的風險及其應急預案。
4.2 文件資料準備要求
4.2.1 待驗收系統(tǒng)的網絡拓撲圖、設備地址明細表(用于找到最大的一個組合負載,便于測試備用電源 供電時間等項目);
4.2.2 實時有效的斷電控制圖(用于異地斷電時間的檢測);
4.2.3 系統(tǒng)生產廠家提供的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經安標備案的技術文件,技術文件應包含系統(tǒng)企業(yè)標準、說明 書、圖紙及《主要零(元)部件及重要原材料明細表》(以下簡稱“受控表”),系統(tǒng)及組成設備的安 全標志證書,以及電磁兼容、本安聯檢評定或檢驗報告。
注:待驗收系統(tǒng)的各種組成設備,原則上不得超出安標備案的系統(tǒng)受控表規(guī)定范圍;如果系統(tǒng)的個 別組成設備不在系統(tǒng)受控表之列、又涉及本安關聯及電磁兼容的,應按照實際連接和配置進行 本安關聯整體評定及電磁兼容評估,由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本安關聯評定報告和電磁兼容 評估報告,必要時應進行本安關聯檢驗和電磁兼容檢驗,并出具報告。實施改造的單位保證使 用性能滿足升級改造技術方案的要求,并出具測試報告。文中所述“相關證明材料”主要是指如 下情況所需的材料:
a) 如果出現個別組成設備不在受控表中,該組成設備取得安全標志且未經改造,應提供該 組成設備的安全標志證書、本安系統(tǒng)整體評定(檢驗)報告、與系統(tǒng)相關設備的抗電磁 干擾評估(檢驗)報告、改造實施單位出具的使用性能測試報告;
b) 如果出現個別在用組成設備不在受控表中且需經改造后方可滿足新要求,除應提供上款 規(guī)定的相關證明材料外,還應提供該組成設備改造后的防爆合格證和防爆檢驗報告;
c) 如果前兩款所述的同配置同連接的相同設備,在其他礦井已履行了相關程序,并具備相 關證明材料,該證明材料可以在本次驗收中引用。
4.2.4 自評估報告,至少包括試運行情況、測試數據或報告,并附升級改造設計方案、技術協議和合同。
4.2.5 如果上述各種圖紙、文件、相關證明材料不齊全,不應實施驗收檢測。
4.3 檢測過程中各方配合要求
4.3.1 檢測人員應主動通報檢測方案、計劃、工作安排,并及時通報檢測中發(fā)現的問題;
4.3.2 檢測過程應有瓦斯檢查工全程配合;
4.3.3 煤礦企業(yè)應組織多專業(yè)綜合工作小組分別配合井下及井上檢測人員的具體工作。
5 檢測項目要求及方法
5.1 合規(guī)性檢查
5.1.1 安標有效性
5.1.1.1 系統(tǒng)型號及生產單位
要求:型號中包含 X,系統(tǒng)的生產單位、產品型號應與其安標證所載信息一致。 方法:檢查系統(tǒng)安標證,對比所載信息的一致性。
判別準則:系統(tǒng)型號有 X 且生產單位與型號一致,則判定為合格;若系統(tǒng)型號無 X 或生產單位與 型號不一致,則判定為不合格。
5.1.1.2 系統(tǒng)安標有效性
要求:系統(tǒng)應具有有效的安全標志,安標證的依據標準中應包含《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 方案》。
方法:檢查系統(tǒng)安標證,并查看證書有效期,且依據標準應包含《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 方案》。
判別準則:系統(tǒng)安標證在有效期內,且執(zhí)行標準中有《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方案》,方 可判定為合格;若不在有效期內,或執(zhí)行標準中沒有《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技術方案》,則判定 為不合格。
5.1.1.3 納入安標管理的產品安標有效性
要求:系統(tǒng)組成設備應有安全標志,購買時組成設備的安全標志應在有效期內;升級改造中進行過 技術改造的在用組成設備,應具有防爆合格證和防爆檢驗報告。
方法:檢查系統(tǒng)組成設備的安標證及相關證件和報告。 判別準則:購買時組成設備的安標證均在有效期內,則判定為合格;若任一組成設備無安標證或其安標證過期,則判定為不合格。
5.1.1.4 系統(tǒng)的本安關聯特性
要求:所有在用組成設備的安標證號均在系統(tǒng)受控表中,且一致;不一致時,不在受控表中的設備 應有相關本安關聯及電磁兼容的評估、檢驗報告。
方法:核對組成設備的安標證號與系統(tǒng)受控表中設備的安標證號;不一致時,查驗本安關聯及電磁 兼容的評估、檢驗報告。
判別準則:所有在用組成設備的安標證號均在系統(tǒng)受控表中,且一致;不一致時,不在受控表中的 設備具有相關本安關聯及電磁兼容的評估、檢驗報告;滿足以上則判定為符合,反之則判定為不符合; 并記錄不一致項數,不符合時必須限時整改。
5.1.2 技術文件完整性
5.1.2.1 單機設備合格證明文件
要求:系統(tǒng)及所有組成設備應有合格證明文件(至少包括防爆證、安標證、出廠合格證),經安標 備案的設備技術文件。
方法:查閱設備合格證明文件。 判別準則:單機設備具備合格證明文件,則判定為符合;單機設備不具備合格證明文件,則判定為不符合;每種設備計 1 項,并記錄無合格證明文件數。
5.1.2.2 系統(tǒng)圖紙
要求:應有系統(tǒng)設備布置圖、斷電控制圖、網絡拓撲圖。 方法:結合檢驗組的核查結果和實際系統(tǒng)設備布置圖、斷電控制圖、網絡拓撲圖情況進行判別。
判別準則:具備系統(tǒng)設備布置圖、斷電控制圖、網絡拓撲圖,且經驗收檢測工作核實一致,則判定 為符合;若沒有設備布置圖、斷電控制圖、網絡拓撲圖的,則判定為不符合,并記錄無圖紙項數,每種 圖紙計 1 項;若具有設備布置圖、斷電控制圖、網絡拓撲圖,但經每種任意抽取 3 處進行核查,有 1
處與實際不相符的,則視為不符合,每種圖紙計 1 項。
5.1.2.3 設計方案
a) 要求:應有系統(tǒng)升級改造設計方案; b) 方法:查閱系統(tǒng)升級改造設計方案;
c) 判別準則:具有系統(tǒng)升級改造設計方案,則判定為符合;若不具有系統(tǒng)升級改造設計方案,則 判定為不符合。
5.1.2.4 自評估報告
要求:應有測試數據或報告(系統(tǒng)運行時間不少于三個月),并附升級改造設計方案、技術協議和 合同。
方法:查閱自評估報告,其中至少應包含測試數據或報告(系統(tǒng)運行時間不少于三個月),并附升 級改造設計方案、技術協議和合同。
判別準則:自評估報告具有測試數據或報告(系統(tǒng)運行時間不少于三個月),并附升級改造設計方 案、技術協議和合同,則判定為符合;若有一項不具備,則判定為不符合,應記錄不具備的項數,每缺 少一種記為 1 項。
5.1.2.5 組成設備合規(guī)性
要求:現場實際安裝的組成設備與其系統(tǒng)受控表中所述設備,以及與相關評估/檢驗報告所述設備 一致。
方法:現場抽查組成設備銘牌所載信息與安標證是否一致(電源、分站、傳感器各 3 處)。 判別準則:現場實際安裝的組成設備與其安標證是否一致,查看實際設備銘牌所載信息,與安標證
一致的,則判定為符合;若出現不一致的,則判定為不符合,并記錄不一致個數,每處不一致計 1 個。
5.1.3 管理合規(guī)性
5.1.3.1 管理制度
要求:具備完整的管理制度,具體參照 AQ1029 及各地管理規(guī)定執(zhí)行。 方法:查閱相關制度。
判別準則:具備完整的管理制度,則判定為符合;若不完整,則判定為不符合,每缺少 1 項制度,
則記錄無制度 1 項。
5.1.3.2 系統(tǒng)帳卡及報表
要求:具備完整的系統(tǒng)帳卡及報表,具體參照 AQ1029 及各地管理規(guī)定執(zhí)行。 方法:查找?guī)た皥蟊怼? 判別準則:具備完整的系統(tǒng)帳卡及報表,則判定為符合;若不完整,則判定為不符合,每缺少 1
項,則記錄無資料 1 項。
5.1.4 運行有效性檢查
5.1.4.1 系統(tǒng)歷史運行有效性
要求:具備有效的歷史運行記錄。
方法:結合 3 個月試運行記錄進行查詢。在系統(tǒng)歷史記錄查詢界面中,按照日期進行推算,查詢 3 個月之前的工作面甲烷監(jiān)測、甲烷電閉鎖、甲烷傳感器標校、開停傳感器記錄等數據,檢查其數據的完 整性;在近 3 個月期間內均勻抽取 3 個日期,分別查詢工作面甲烷監(jiān)測、甲烷電閉鎖、甲烷傳感器標校、 開停傳感器記錄等數據。
判別準則:所查詢的所有數據及記錄是連續(xù)的,判定為合格;數據及記錄缺少 5 分鐘及以上,無對 應故障記錄的,判定為不合格。
5.1.4.2 系統(tǒng)歷史數據完整性
要求:具備完整的歷史數據。 方法:通過系統(tǒng)軟件查看最近 1 個月內的歷史記錄及數據。
判別準則:統(tǒng)計值數據連續(xù),或不連續(xù)時有相關故障記錄的,方可判別為符合;數據連續(xù)缺少 5 分鐘及以上,無對應的故障記錄的,均判別為不符合,不符合時需記錄缺失數據時長及缺少故障記錄條 數。
5.2 傳輸數字化檢查
5.2.1 抽樣檢查原則
a) 選取掘進工作面(甲烷、風速任選)、采煤工作面(甲烷、溫度、一氧化碳、風速、二氧化碳 等任選)、中央變電所(溫度)、避難硐室(甲烷、一氧化碳、氧氣、二氧化碳等任選)等位置的模擬 量傳感器,甲烷和一氧化碳傳感器必須選取,其他模擬量傳感器種類不做限定;
b) 選取不同區(qū)域的分站不少于2臺(不同種類時,須選取不同種類,假定為分站A、分站B),傳 感器應至少3處,井下更換模擬量傳感器種類不低于5種且每個種類至少1臺;
c) 檢測人員應在下井前詳細記錄所選分站、模擬量傳感器的位置信息,礦方準備好對應的傳感器, 并與井下已安裝的傳感器的設置保持一致。礦方還應提前準備好相應的系統(tǒng)分站便于地面提前查看確認 數字化端口。
5.2.2 檢查步驟
a) 在下井前確認分站及傳感器的數字端口;
b) 在下井前選定具體的地點和模擬量傳感器,由礦方準備好用于更換的同型號同廠家傳感器各一 臺及其遙控器;
c) 下井檢驗前,礦方應提前配置好這些傳感器所對應傳感器的系統(tǒng)接入信息(地址信息、分級報 警設置等);還應提前準備好前款所述的分站 A 和分站 B;應將備用替換的傳感器一一接入 分站 A、分站 B,并調試工作正常。檢測人員使用示波器測量傳感器傳輸信號,均應與系統(tǒng)企 標中規(guī)定的信號傳輸方式一致,不一致則不能開展本項檢驗;
d) 檢測人員應在下井前對所選定的傳感器進行信息登記,包括傳感器型號、名稱、安裝位置、地 址數據;
e) 在井下對應位置將原傳感器斷開,更換為備用替換的傳感器,查看系統(tǒng)是否能正常采集和傳輸; 使用遙控器調整傳感器的輸出數值,地面人員查看系統(tǒng)對該測點的采集和傳輸情況;
f) 如果被檢系統(tǒng)中存在分站與模擬量傳感器之間使用信號轉換器以滿足要求的情況,檢測人員應 在現場核查傳感器與信號轉換器的固定方式。
5.2.3 判定準則
備用替換的傳感器接入指定分站端口后,系統(tǒng)能夠正確讀取其數據信息的,方可判定為合格;對于 被檢系統(tǒng)中存在分站與模擬量傳感器之間使用信號轉換器以滿足要求的情況,如傳感器與信號轉換器為 一體化固定的,也可以判定為合格。
5.3 抗電磁干擾能力驗證
以下有3種驗證方法,可任選1種進行認證。
5.3.1 軟件查詢
5.3.1.1 抽樣檢查原則
抽取竣工后試運行期間最近7天的系統(tǒng)運行數據。
5.3.1.2 檢查步驟
在監(jiān)控系統(tǒng)軟件查詢設備故障記錄; 排除因檢修、停電、移動位置、設備故障、維護等人為造成的故障; 統(tǒng)計并記錄由干擾引起的故障次數。
5.3.1.3 判定準則
系統(tǒng)總監(jiān)測點數小于200的,干擾引起的總故障次數小于20,可判定為合格; 系統(tǒng)總監(jiān)測點數為200到500的,干擾引起的總故障次數小于50,可判定為合格; 系統(tǒng)總監(jiān)測點數大于500的,干擾引起的總故障次數小于100,可判定為合格。
5.3.2 現場抽樣驗證
5.3.2.1 抽樣檢查原則
現場選取可試驗地點1處。
5.3.2.2 檢查步驟
選取 1 處干擾較敏感地點,如掘進機、采煤機、皮帶運輸機、絞車、變頻器、軟啟動設備等,優(yōu)先 選取有變頻設備的場所;對選取設備進行 3 次實際起停操作,每次持續(xù) 10 分鐘; 觀察并記錄所選設備附近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備運行情況; 查詢相關設備運行記錄,統(tǒng)計試驗期間故障次數。
5.3.2.3 判定準則
干擾源設備附近100米范圍內所有模擬量傳感器,有1次冒大數即為不合格。 相關被驗證設備單臺故障次數小于3條可判定為合格;大于或等于3條應判定為不合格。
5.3.3 誤報查詢
5.3.3.1 抽樣檢查原則
選取至少5個測點進行誤報查詢。
5.3.3.2 檢查步驟
選取主通風機開停、負壓/壓力、風速、甲烷測點各 1 處;
查詢近 7 天是否存在異常數據(異常數據是指數值曲線或狀態(tài)圖中出現的違背正常趨勢的明顯突 變);統(tǒng)計并記錄異常數據次數。
5.3.3.3 判定準則
出現異??偞螖敌∮?次可判定為合格,大于或等于3次判定為不合格。
5.4 系統(tǒng)架構檢查
5.4.1 抽樣檢查原則
根據煤礦企業(yè)提交的現行有效的系統(tǒng)連接圖檢查核實。
5.4.2 檢查步驟
首先,應仔細研究該系統(tǒng)連接圖,區(qū)分主傳輸層設備范圍,區(qū)分出主傳輸設備到分站所對應的設備 范圍以及每1個支路(如果有支路)的組網方式,還應區(qū)分出傳感器到分站的設備范圍。
區(qū)分出3大部分設備范圍后,按照通訊信號網絡層級繼續(xù)劃分,檢查是否存在總線信號的“電轉光” 再“光轉電”的情況,如果有,應特別標注出來,并在記錄中做詳細描述。
5.4.3 判定準則
由傳感器至中心站的網絡層級不超過3層,有線傳輸的每層轉載不超過2次,無線傳輸的每層轉載不 超過4次,滿足這些情況的,方可判定為符合。
5.5 采掘面?zhèn)鞲衅鞯姆雷o等級(IP65)驗證
5.5.1 基本原則
僅對采掘工作面氣體類傳感器提出要求,對于粉塵、風速/風向、開關量傳感器可暫不做要求。
5.5.2 抽樣檢查原則
選取掘進工作面(T1/T2任選)或采煤工作面(T0/T1/T2任選)1臺傳感器進行測試。如果備選傳感器 中存在載體催化式甲烷傳感器,必須選擇該種傳感器進行測試。
選取工作應在下井前完成,應事先查詢和記錄該傳感器技術資料規(guī)定的測試供氣流量值;前往現場 前,應攜帶被試傳感器配套的遙控器、測試所需氣嘴、所需標準氣樣。其他氣體傳感器任選一種,僅做噴水功能檢查,工作正常即視為合格。
5.5.3 檢查步驟
到達測試現場后,首先應詳細記錄所選傳感器的位置信息(測點名稱、編號等)、設備信息(型號、 名稱、出廠編號),并對傳感器進行標校。
使用采掘工作面現有的供水系統(tǒng)作為測試用水源,使用水管連接,打開水閥,確保水流橫向成股地 噴灑在被試傳感器敏感元件的外殼部位,保持1 min后停止,隨后立即使用標準氣樣(2.00%甲烷)測試 其測量誤差。
如果被試傳感器為載體催化式甲烷傳感器,應在噴水結束立即進行響應時間測定。使用標準氣樣(2.00%甲烷),按照規(guī)定流量(且最大不超過300 mL/min),執(zhí)行AQ6203-2006標準方法測定傳感器 響應時間。
5.5.4 判定準則
對于載體催化式甲烷傳感器,其測量誤差、響應時間符合其經審查備案的企業(yè)標準規(guī)定,方可判定 為合格;對于其他類甲烷傳感器,其測量誤差符合其經審查備案的企業(yè)標準規(guī)定,方可判定為合格。
5.6 報警及斷電控制功能測試
5.6.1 分級報警功能測試
5.6.1.1 測試點選取原則
選擇1處井下地點作為測試地點,選取其中的甲烷傳感器測試分級報警功能。
5.6.1.2 測試步驟
下井前,應首先檢查系統(tǒng)軟件中是否有分級報警配置功能界面;如有分級報警配置功能則可進行以 下測試,否則該項不合格;還應當核實系統(tǒng)軟件中的分級報警策略與井下被試傳感器的分級報警策略是 否相同,不一致應配置為一致。
到達指定井下傳感器所在位置后,首先應詳細記錄所選傳感器的位置信息(測點名稱、編號等)、 設備信息(型號、名稱、出廠編號)。
井下檢測人員應與井上檢測人員取得聯系,共同確認開始進行該項測試;如果沒有條件取得聯系, 則可約定具體測試時刻,如無特殊情況,井下應按時開始測試。
測試時,應使傳感器的檢測濃度遞增或遞減(從低到高或從高到低)變化,分別完成各個報警級別 的測試,每一級報警的測試持續(xù)時間應不少于3 min,每一個報警級別的測試的時間間隔不少于5 min。
以下為報警測試的具體方法,選其一即可:
a) 方法 1:使用傳感器配套遙控器將傳感器的監(jiān)測值修改為預設濃度值,使其實現報警,現場觀 察并記錄給定的預設值和傳感器報警的具體形式。
b) 方法 2:使用標準氣樣供氣的方式使傳感器達到報警預設濃度,現場觀察并記錄傳感器在標準 氣樣供氣條件下的顯示值和傳感器報警的具體形式。
5.6.1.3 判別準則
井下檢測人員升井后,與井上檢測人員共同核對前述記錄內容,傳感器報警等級均與系統(tǒng)軟件所記 錄的分級報警等級相同,并且傳感器和系統(tǒng)均與設定的報警形式相同的,則判定該項功能合格。
5.6.2 異地斷電功能測試
5.6.2.1 測點選取原則
結合礦井斷電控制圖進行分析,優(yōu)先選取傳輸路徑和協議最復雜的組合作為測試樣本。以下是在可 能存在的多種異地控制組合中選取測試樣本的邏輯順序樣本(但不應局限于該示例)。
示例:
優(yōu)先選擇傳感器到斷電器跨協議(如,總線分站到以太網分站,再如 RS485 總線分站到 CAN 總線 分站)配置的;
其次選取傳感器到斷電器跨交換機(如,兩臺分站掛接在不同交換機下)配置的; 前兩種都沒有的情況下,選取同一交換機下配置的作為測試樣本。 下井時應攜帶選定甲烷傳感器的配套遙控器。
5.6.2.2 測試步驟
本測試僅需派人前往指定甲烷傳感器所在地進行相關操作。 到達井下指定傳感器位置后,首先應詳細記錄其位置信息(測點名稱、編號等)、設備信息(型號\名稱、出廠編號)。 通過遙控器(或通入標準氣樣)調整被測甲烷傳感器的監(jiān)測值,使其達到異地斷電觸發(fā)數值,記錄
所設定的數值,保持1 min后恢復傳感器正常工作,如此重復3次,每次時間間隔不少于5 min。 上井后,在監(jiān)控系統(tǒng)軟件中找到異地斷電事件的3次記錄,分別記錄對應斷電器每一次動作時對應
饋電狀態(tài)為“無電”的最早時刻(分別記做TT1、TT2、TT3);調取被試傳感器的數據記錄表,找到在井下 進行遙控器設定的斷電值,分別記錄每個斷電值出現的最早時刻(分別記做TD1、TD2、TD3);分別計 算TTi到TDi( i 取1/2/3)的時間差,取最大值為異地斷電時間。
5.6.2.3 判定準則
監(jiān)控系統(tǒng)軟件中異地斷電事件記錄齊全,且異地斷電時間小于40s,可判定為該項功能合格。如果 所測時間超過了企業(yè)標準規(guī)定值,應在測試報告中備注說明。
5.7 多網多系統(tǒng)融合功能檢查
5.7.1 檢查選取原則
調取系統(tǒng)軟件的GIS界面。
5.7.2 測試步驟
應與分級報警功能測試同步進行。但應確保某一名檢測人員處在聯動相應的人員讀卡設備的讀卡區(qū) 域范圍內,且應確保該檢測人員能夠聽到應急廣播的告警聲響。
下井前,首先檢查GIS圖形界面中是否存在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備、人員管理系統(tǒng)設備、應急廣播通訊 設備(還可能存在電力監(jiān)控設備)的圖標,使用鼠標進行相關操作,檢查是否能夠查閱這些設備的信息。 然后結合分級報警測試過程進行檢查,當達到特定報警級別,系統(tǒng)應發(fā)出撤人警告,GIS圖標中的
人員管理讀卡設備、應急廣播通訊設備對應的圖形均應有相應狀態(tài)提醒,井上檢測人員應做好相關記錄; 同時,井下檢測人員應記錄井下廣播的聲響情況及內容、人員標識卡的動作情況。
5.7.3 判定準則
GIS界面中的安全監(jiān)控、人員管理、應急廣播(以及可能存在電力監(jiān)控)設備信息和狀態(tài)顯示正常, 應急聯動期間各設備狀態(tài)轉換正常,且軟件和硬件的聯動機制相同,方可認為具備多網多系統(tǒng)融合功能, 判定為符合;反之則判定不符合,并記錄GIS界面中設備信息和狀態(tài)顯示異常的系統(tǒng)和未聯動的設備。
5.8 格式規(guī)范化檢查
5.8.1 測點選取原則
在中心站系統(tǒng)軟件中進行檢查。
5.8.2 測試步驟
開始井下測試工作前,應首先確認該系統(tǒng)是否已經按照規(guī)定完成聯網建設,并做好記錄。
5.8.3 判定準則
如果確認系統(tǒng)改造后支持聯網并按《應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fā)應急管 理科技信息化第一批標準規(guī)范文件目錄的通知》(應急科信辦〔2019〕3號)中《煤礦感知數據采集規(guī) 范》要求數據格式上傳,方可判定格式規(guī)范化符合。
5.9 自診斷及自評估功能驗證
5.9.1 傳感器設置自診斷驗證
5.9.1.1 測點抽樣原則
已設置自診斷評估功能的工作面甲烷、隅角甲烷、或者回風甲烷傳感器任選其一。
5.9.1.2 驗證步驟
在監(jiān)控系統(tǒng)軟件中調整選定的甲烷測點的報警或斷電門限,使其高于所在礦井安全規(guī)程要求的正常 門限,查看系統(tǒng)軟件是否有配置錯誤報警提示。做好設置修改值的記錄,并做好系統(tǒng)軟件是否報警的記 錄。
5.9.1.3 判定準則
系統(tǒng)出現配置錯誤報警的,方可判定為合格。
5.9.2 傳感器定期未標校提醒功能驗證
5.9.2.1 測點抽樣原則
工作面甲烷、隅角甲烷、或者回風甲烷傳感器任選其一。
5.9.2.2 驗證步驟
在監(jiān)控系統(tǒng)軟件中調整選定的甲烷傳感器,查看其上次標校日期至檢查時的天數,設置其標校周期 小于該天數,查看系統(tǒng)軟件是否對其進行未標校提醒。做好設置修改值的記錄,并做好系統(tǒng)軟件是否報 警的記錄。
5.9.2.3 判定準則
系統(tǒng)出現未標校提醒的,方可判定為合格。
5.10 瓦斯涌出及火災等的預測預警功能檢查
5.10.1 測點抽樣原則
在監(jiān)控系統(tǒng)軟件界面中查看。
5.10.2 驗證步驟
查看系統(tǒng)軟件中是否有瓦斯涌出及火災等的預測預警配置、顯示界面。應做好相關檢查記錄,也可 對界面拍照(或顯示截屏)作為記錄。
5.10.3 判定準則
有對應界面的,方可判定為符合;反之則判定為不符合,并記錄無對應界面的預測預警功能。
5.11 應急聯動功能驗證
5.11.1 測點抽樣原則
在分級報警功能測試過程中同步進行測試。但應確保某一名檢測人員處在聯動相應的人員讀卡設備 的讀卡區(qū)域范圍內,且應確保該檢測人員能夠聽到應急廣播的告警聲響。
5.11.2 驗證步驟
首先檢查系統(tǒng)軟件界面是否具備聯動配置功能界面。 在聯動配置界面中檢查具體的聯動策略、機制,按照所設置邏輯關系,在兩處指定位置分別進行功
能驗證。分級報警功能測試過程中和傳感器提升防護等級(IP65)驗證過程中分別會觸發(fā)應急聯動機制, 應分別記錄聯動后人員標識卡震動或報警響應的時刻、應急廣播告警響應的時刻,以及對應斷電動作的 執(zhí)行記錄和時刻。
應有兩名檢測人員參與該測試,一人負責記錄傳感器到達觸發(fā)限值時刻和聯動動作響應時刻,一人 負責操作傳感器。
5.11.3 判定準則
聯動成功且響應時間均不超過100s,方可判定為符合;反之則判定為不符合,并記錄聯動超時時間。
5.12 系統(tǒng)性能指標檢測
5.12.1 巡檢周期測試
5.12.1.1 測點抽樣原則
選取掘進工作面或采煤工作面的甲烷傳感器開展測試。
5.12.1.2 測試步驟
在井下通過遙控器調整指定甲烷傳感器的測試值,使其達到報警值,并記錄調整的時刻,保持3 min 后恢復正常工作狀態(tài),3 min后再次調整測試值,如此重復3次;升井后在系統(tǒng)軟件中找到該甲烷測點的 實時數據記錄,記錄3次報警值的時刻,對應地計算出3個井上時刻與井下時刻的差值,取最大值為巡檢 周期。
注意:檢測人員下井前應與系統(tǒng)校時(精確到秒);不同傳輸制式的傳感器,應分別抽樣進行測試。
5.12.1.3 判定準則
巡檢周期超過20s,為不合格;但如果巡檢周期超過了企業(yè)標準規(guī)定值,應在測試報告中備注說明。
5.12.2 備用電源供電時間測試
5.12.2.1 測點抽樣原則
在系統(tǒng)連接圖和設備地址明細表中找到電源(多種電源時,選取電池容量最大和最小的)最大的1 個組合負載。
5.12.2.2 測試步驟
分別前往指定的電源所在地,直接切斷電源的交流供電,并開始計時,在監(jiān)控系統(tǒng)軟件中檢查該電 源對應本安設備中最早斷線的時刻,計算該時刻到交流電斷電時刻的時間,記為備用電源供電時間。
5.12.2.3 判定準則
電源安裝使用時間在1年以內的,備用電源供電時間應不低于4 h,電源安裝使用時間為1年以上的, 備用電源供電時間應不低于3.5 h,為合格;否則為不合格。
5.12.3 模擬量傳輸處理誤差測試
5.12.3.1 測點抽樣原則
選取掘進工作面或采煤工作面的甲烷傳感器開展測試。
5.12.3.2 測試步驟
到達指定位置后,通過遙控器調整某一傳感器的測試值,使其上升到某一數值,保持3 min后恢復 正常工作狀態(tài),重復3次,每次間隔5 min;升井后在系統(tǒng)軟件中查找該測點的測試值,通過二者的差值 計算誤差,取最大值。
5.12.3.3 判定準則
計算誤差小于或等于0.5%即為合格。
5.13 加密存儲檢查
5.13.1 測點抽樣原則
在監(jiān)控主機電腦操作系統(tǒng)中抽查。
5.13.2 驗證步驟
在監(jiān)控主機中找到采掘工作面等重點區(qū)域的瓦斯超限、報警、斷電信息的備份加密文件,隨機點開 某個文件。
5.13.3 判定準則
文件打開后不是明文存儲的,方可判定為符合要求。
6 檢測報告要求
應出具《現場驗收檢測報告》,其格式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有檢測依據、檢測條件、要求、方法、檢 測結果,并有明確結論,可附檢測關鍵圖片。
附 錄 C
(資料性附錄) 煤礦安全監(jiān)控系統(tǒng)升級改造驗收檢查表
序號 | 檢查項目 | 結果 | 項目類型 | |
一、合規(guī)性檢查 | ||||
1 |
安標有效性 |
系統(tǒng)型號及生產 單位 |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情況: |
否決項 |
2 |
系統(tǒng)安標有效性 |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情況: |
否決項 | |
3 |
納入安標管理的 產品安標有效性 |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情況: |
否決項 | |
4 |
系統(tǒng)的本安關聯 特性 | □符合
□不符合
不一致 項(有相關報告)
不一致 項(無相關報告) |
符合項 |
序號 | 檢查項目 | 結果 | 項目類型 | |
一、合規(guī)性檢查 | ||||
5 |
技術文件完整性 |
單機設備合格證 明文件 | □符合
□不符合,無證 項 |
符合項 |
6 |
系統(tǒng)圖紙 | □符合 □不符合,無圖紙 項, 圖紙與實際不符合 項 |
符合項 | |
7 | 設計方案 | □符合 □不符合 | 符合項 | |
8 |
綜合報告 | □符合 □不符合,無報告 項 其他情況: |
符合項 | |
9 |
組成設備合規(guī)性 |
現場系統(tǒng)組成設 備的合規(guī)性 | □符合
□不符合,不一致 個 |
符合項 |
10 |
管理合規(guī)性 | 管理制度,具體 參照 AQ1029 及 各地管理規(guī)定執(zhí) 行 | □符合 □不符合,無制度 項 其他情況: |
符合項 |
11 |
系統(tǒng)帳卡及報 表,具體參照 AQ1029 及各地管 理規(guī)定執(zhí)行 | □符合
□不符合,無資料 項 其他情況: |
符合項 |
序號 | 檢查項目 | 結果 | 項目類型 |
二、運行有效性檢查 | |||
1 |
系統(tǒng)歷史運行有效性 |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情況: |
否決項 |
2 |
系統(tǒng)歷史數據完整性 | □符合 □不符合,缺少 分鐘, 缺少 條故障記錄 |
符合項 |
三、技術性能檢查 | |||
1 |
傳輸數字化 |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情況: |
否決項 |
2 |
抗電磁干擾能力 | 所選用的驗證方法:1□,2□,3□。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情況: |
否決項 |
3 |
系統(tǒng)架構 | □符合
□不符合
不符合情況: |
符合項 |
序號 | 檢查項目 | 結果 | 項目類型 |
三、技術性能檢查 | |||
4 |
采掘面?zhèn)鞲衅鞯姆雷o等級
(IP65) |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情況: |
否決項 |
5 |
報警及斷電控制-分級報警 |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情況: |
否決項 |
6 |
報警及斷電控制-異地斷電 |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情況: |
否決項 |
7 |
多網多系統(tǒng)融合 | □符合 □不符合 GIS 系統(tǒng)不正常, 或 設備無聯動 |
符合項 |
8 |
格式規(guī)范化 | □符合
□不符合
不符合情況: |
符合項 |
序號 | 檢查項目 | 結果 | 項目類型 |
三、技術性能檢查 | |||
9 |
自診斷及自評估-傳感器設置自 診斷 |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情況: |
否決項 |
10 |
自診斷及自評估-傳感器定期未 標校提醒 |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情況: |
否決項 |
11 |
瓦斯涌出及火災等預測預警 | □符合
□不符合
不符合情況: |
符合項 |
12 |
應急聯動 | □符合
□不符合
聯動時間超標,為 s 未聯動情況: |
符合項 |
序號 | 檢查項目 | 結果 | 項目類型 |
三、技術性能檢查 | |||
13 |
系統(tǒng)性能指標-巡檢周期 | □合格
□不合格
周期超標,為 s |
否決項 |
14 |
系統(tǒng)性能指標-備用電源供電時 間 | □合格
□不合格
備用時間不足,僅為 h |
否決項 |
15 |
系統(tǒng)性能指標-模擬量傳輸處理 誤差 | □合格
□不合格
誤差超差:為 % |
否決項 |
16 |
加密存儲 | □符合
□不符合
不符合情況: |
符合項 |